专业介绍
一、工学类 1.机械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聚焦机械与 AI、大数据与先进制造技术,培养具备智能装备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及数字化生产优化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智能装备设计、数字化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 就业前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研发制造、自动化控制及技术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 92%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位列云南省本科院校前列。投资1200万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教育基地。实施“本科+职业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培养具备现代汽车技术服务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控制、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汽车服务工程技术及管理知识,能够胜任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产业链管理等服务领域工作要求的高级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底盘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应用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等。 就业前景:可在整车制造企业、汽车服务企业、汽车金融保险企业等单位从事技术服务、车辆鉴定与评估、运营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教育部省级双万计划重点建设专业,属材料类专业,专业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现代焊接技术学院、云南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培训基地等平台,采用“双证制”培养模式,毕业生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同时,可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二级无损检测员”和“焊接机器人操作员”等证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焊接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掌握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编程、智能工艺设计、质量检测等核心技术工作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器人焊接、金属学及热处理、材料焊接性、焊接结构学和传输原理。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品焊接工艺研发与结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近三年就业率95%以上。其中75%以上毕业生就业于央企、国企,就业质量高、待遇好,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特色:以数字化智能电网为方向,结合新能源低碳电力系统,开设校内外实训课程,在校期间掌握电力行业工作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新型电力行业人才,正在开展德国ASIIN专业认证工作。 培养目标: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建设需求,掌握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与人工智能双维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应用、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电机学。 就业前景:可在电力及相关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制造、运行检修维护、施工安装、技术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6%以上,其中8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电力系统央企、国企。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交通运输专业 专业特色:聚焦“交通强国”“数字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主要培养掌握交通服务技巧、交通运输管理与优化等业务知识,又具备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知识,熟练运用大数据、自动控制及安全监控技术,具备交通设施设计、应用与维护能力,适应智能交通发展,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交通工程学、交通仿真、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交通检测技术、交通管控技术、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实训、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实训、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就业前景: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工程实施、交通安全与管理、智能交通监控与调度、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控制方案设计及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9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专业特色:聚焦测控技术与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人工智能、传感检测、自动化控制与工业大数据分析,培养具备精密测量、过程控制及智能系统集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基础理论,精通智能检测、自动化控制、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核心技能,能够从事智能检测设备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测控系统集成与维护等领域且具备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 主干课程:传感器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气控制及PLC、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计算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器视觉、测控软件技术、测控总线及仪表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系统。 就业前景:就业前景广阔,可在电力、冶金、能源、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从事测控系统设计、自动化改造、智能检测及技术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7.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打造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课程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建筑及道路桥梁等工程的施工、管理、设计等方面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工程施工、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 就业前景:可在行业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筑及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等,从事管理、设计、施工、检测、监理等工作。近三年98%以上的学生实现就业。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8.工程造价专业 专业特色:融汇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培养经世力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建安与道桥工程造价、工程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工程计量计价方法,具有现代建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宏思维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基本达到国家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的水平,能够担任相应工作岗位的负责人。 主干课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与BIM技术、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与组织、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概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计价、公路工程计价、安装工程计价、工程咨询概论、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就业前景:可在造价、投资开发、工程建设、设计、咨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预决算、工程审计、造价管理、BIM技术应用、项目投资管理或施工组织等工作。历届学生进入国有企业比率为6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9.地质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采用“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发挥“双师型”教师+“企业专家”兼职教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及监理、环境及灾害地质调查评估及治理、岩土工程试验及质量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岩土工程勘察。 就业前景:可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及监理、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0.测绘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开展“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普通职业本科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课程学分比1:1,并与10余家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备掌握测绘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测绘学概论、大地测量学基础、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GNSS原理及其应用、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工程测量学等。同时面向建设管理单位生产第一线测绘保障需求,开设了职业技能课程如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低空摄影测量技术与应用、点云数据处理理论与技术、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变形监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及人工智能等。 就业前景:毕业后能够在工程建设、自然资源相关领域从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量与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生产和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云南唯一一个水利类高职本科专业,按照“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普通高职本科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政治思想过硬、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熟练,集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可具备水利行业中级工程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 主干课程:设置城市水文学、水文统计及水文分析计算、水信息技术、水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城市雨洪管理、水环境修复、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等10门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能源、市政、农林、环保、国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勘测、预报、规划、设计、施工、保护、管理与评价等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90%,平均升学率20%。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2.建筑学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学科交叉、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国际融通”为核心理念,依托云南区位优势及跨境资源,通过“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促交叉”的培养模式,构建具有时代性与地域性的建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与智能化挑战的能力。 培养目标:培育学生基于工程实践,面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字表达与应用能力。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前沿理论与技术工具,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艺术修养、数字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文化创意工程人才。 主干课程: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美术、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人工智能Python基础、BIM参数化设计技术、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可持续城市更新、数字化建筑设计基础、可持续建筑技术、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建筑环境物理等。 就业前景:可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虚拟场景设计、乡村振兴等行业从事设计与咨询工作,也可从事境内外工程管理、文旅项目策划与管理、城市更新设计与管理、游戏和电影场景设计、建筑技术研究、古建筑保护、投资开发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95%以上,就业前景广阔。 学制:5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3.城乡规划专业 专业特色:聚焦城乡与AI、大数据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营建,开展两亚跨文化交际实训,构建“学科交叉、数据赋能、校企协同、实战育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RCEP区域国际视野。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具备较强应用实践能力,掌握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智能技术,具备城乡大数据驱动决策、数字孪生建模、生成式AI方案优化等核心能力,能在城乡规划领域从事智能规划编制、三维可视化推演、低空经济规划、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工作,兼具城乡空间治理能力和RCEP区域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AI赋能智慧人居设计、智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动态治理、乡镇国土空间智能规划及乡村创新设计、城乡规划原理、国土空间规划概论、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概论、城市更新、AI+GIS空间智能分析与决策、人工智能Python基础、城乡规划系统数据分析。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城乡规划相关行业,从事各层次智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与乡村设计、规划咨询与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与规划数字化等工作。还可以在新兴的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参与者。近三年就业率达93%以上,就业前景广阔。 学制:5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4.风景园林专业 专业特色: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强化滇派园林营造技艺与现代景观技术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城市生态修复、城市景观更新、乡土景观活化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地域性、应用型、数字化”的办学特色。 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数字景观技术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国土与风景区及城乡各类绿地规划设计、风景建筑及风景园林工程等多类型项目完成能力,基本理论扎实、专业素质过硬、拥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技术、施工图设计。 就业前景:能够从事风景园林及其相关专业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运营与管理,还可以在数字景观设计、城市更新与数字乡村建设、物联网景观运维、生态修复、自然教育、疗愈景观等新兴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参与者。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外国语言文学类 1.泰语专业 专业特色:泰语专业采取“校企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国际化合作办学(2+1+1)”的培养模式。大三年级须到泰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 培养目标:培养国际视野广、文化自信力强、泰语听、说、读、写、译基础扎实,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产业、新媒体、新科技、现代商贸服务领域的外语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泰语、高级泰语、泰语阅读、泰语口语、工程泰语、科技泰语、泰语讲中国故事、泰国历史与文化、泰语视听说系列实训、泰语写作系列实训、泰汉翻译系列实训、英语综合技能实训。 就业前景:从事外贸、外事、教育、旅游、翻译、新媒体、电子科技、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7%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管理学类 1.会计学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于2010年招生,2011年获批校级骨干专业,2012年4月获云南省财政厅支持成立昆明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定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2013年专业获批为云南省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与管经院实施专业共建、联合培养MPAcc。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数智化变革发展趋势,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税政策,具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税收筹划、资本运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管理决策与咨询等专业技能,具备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沟通协调和职业判断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会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大数据与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理论与实务、助理会计师认证实训、财务共享综合实训。 就业前景:可在财会行业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中介结构、金融机构及外资企业等组织机构从事出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预算、财税协管等财务会计实务及管理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2.财务管理专业 专业特色:依托我校工学平台,将工业企业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有机融合,构建“以赛促学、双证融合”的培养模式和“业务+财务+信息”课程体系,培养“业财融合”的财务工程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数智化社会变革,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资本市场运作与财务决策,精通信息技术应用,具备大数据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能力,以及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统计学原理、货币金融学、大数据与财务报表分析、成本管理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金融大数据建模实训、财务云共享综合实训。 就业前景: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机构及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从事财务、金融分析与筹划、项目管理、理财规划、会计核算、审计、报税及税收筹划等财务管理及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工作岗位以会计、资金管理、税务、投资理财等为主。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3.市场营销专业 专业特色:市场营销专业立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东盟智能营销与服务设计”特色方向。与20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实习基地;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尤为突出,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4项。本专业与泰国清迈大学、玛希隆大学等有合作交流项目,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合作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学习。 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云南本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技能及大市场营销理念并具备一定数字化营销技能的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应用统计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策划与实务、市场调研与预测、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品牌管理与实务、大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新媒体营销。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企业市场部、营销公司、咨询顾问公司、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市场调研机构、新兴互联网公司等服务机构,从事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大数据分析、广告策划、产品销售、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渠道管理、品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市场营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8%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特色:教育部省级双万计划重点建设专业。在2024年高等教育“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被评为A,排名第13,正在进行德国ASIIN国际专业认证。采用“校企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双证并举”的培养模式,与世界知名酒店集团深入合作,将社会实践和职业探索贯彻全过程;开设“酒店跨境数字运营与体验创新”方向,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中数字技术应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获美国饭店协会“黄金服务认证CGSP”证书;与德国、瑞士、泰国等国际院校合作,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合作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学习,持续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OBE国际教育理念,以“国际化、差异化、应用型”为发展定位,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旅游接待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现代酒店运营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沟通能力较强,人文底蕴深厚,国际视野宽广,具有商业战略意识和收益统筹理念,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商务礼仪与沟通、旅游接待业、酒店客户管理、酒店运营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收益管理、旅游数据处理与分析、酒店专业英语、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实训、酒店经营模拟CESIM系统实训、酒店数字化运营实训、黄金服务CGSP认证实训、劳动教育与岗位实习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适应面较广,主要面向七大领域:一、国际品牌酒店;二、国内连锁酒店、度假村、主题乐园;三、旅游电商企业;四、铁路、航空、游轮等旅游交通企业;五、文化旅游与康养企业;五、奢侈品企业;六、博物馆、文化旅游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七、其他经济领域单位。毕业生可在以上领域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策划、数据分析等工作或者自主创业。近三年就业率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经济学类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特色:打造出东南亚课程群、双语课程群、跨境电商课程群,通过“课、训、赛、证”的四轮驱动,实现国贸人才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开设“东盟数字贸易与智能服务”方向,创新的“EBS定位,四轮驱动”教学法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师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的实操能力强,社会反响好。本专业与泰国清迈大学、玛希隆大学等有合作交流项目,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合作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学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国贸专业知识、熟练的外贸操作技能、跨境电商技能和AI数据分析技能,具备双语沟通能力,熟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环境,并能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小语种的现代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毕业要求获得跨境电商职业资格证书。 主干课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外贸英语函电(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国际商务谈判(双语)、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外贸模拟实训、报关报检实训、国际会展业务实训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外贸公司、涉外物流公司、涉外金融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和其它经济领域单位从事相关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五、艺术学类 1.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特色: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虚拟仿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数字化项目实践-成果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环境设计与智能建造双重知识体系,具备数字化创新设计思维,成为“懂设计、精技术、善管理”的新一代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三维造型与数字建模、室内/景观设计原理、空间数字化设计、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虚拟现实等。 就业前景:可在设计领域、科研院所、装饰工程、智能建造、动画影视、教育等行业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8%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艺术与科技专业 专业特色:以“艺术+科技+文化”三位一体为特色,构建“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设立民族文化数字化工作室、智能产品设计等实践平台,强调“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近五年累计获省部级及以上奖120余项。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艺术与科技的基础理论,熟练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技能与跨学科知识体系。 主干课程:数字插画、视觉传达设计、文创品牌策划、民族文化数字化创新、新媒体广告创意、数据可视化、数字文旅设计。 就业前景:可在数字文旅设计、文创品牌项目策划、民族文化传播、文化展示设计、新媒体传播领域,从事设计、策划、管理等相关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专业特色:基于云南多元化资源优势,实施“理实一体”、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模式,提出“引产入校、以产促教”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学生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掌握服装款式、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服饰设计师、服装工程师专业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码效果图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女装设计与制作、男装设计与制作、立体裁剪、3D数字虚拟服装设计、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设计。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专业教师、公务员、服装设计、搭配、制版、陈列、买手等工作。本专业年终就业率近三年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特色:构建"数字技术为基础、艺术设计为核心、交叉创新为目标"的学科范式。设置新媒体与游戏交互设计两个方向。创新"产、学、研、创"四维联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前沿技术,具备数字内容创作、智能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开发等核心能力。 主干课程:视听语言、信息可视化设计、用户体验分析与交互设计、三维动画、 数字游戏设计、非线性剪辑与数字合成、交互装置设计、游戏动作设计、游戏造型设计等。 就业前景:可在融媒体、信息交互、影视动画、游戏设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宣传、策划、设计等相关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8%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专业特色:聚焦全媒体语境下口语传播人才培养,以“智能表达+跨界传播”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媒体创作、品牌运营、文化传播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产教联动,培养学生口语传播以及跨平台舆论引导、多维创意叙事等综合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新闻素养,系统掌握播音主持、新闻采编、运营推广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媒型、应用型高级口语传媒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全媒体新闻采写实务、数智创意与视频节目制作、音视频播音主持、融媒体节目创作、文化创意策划。 就业前景: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播、宣传推广、教育培训、文化旅游、运营管理等口语传播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 学制:4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